斯诺克英格兰公开赛世界排名前七的选手中,竟然有五人集体出局,这样的场面在斯诺克赛事中简直难以置信。 更让人惊讶的是,八强席位中充斥着世界排名第23、32、34和41位的选手,高排名选手的光环在这片绿茵茵的球台上彻底失效了。
14名世界前16选手参赛,竟然有9人惨遭淘汰,只有5人晋级16强。 世界第一特鲁姆普、世界第三罗伯逊、世界第五威廉姆斯,这些平时让我们仰望的顶尖高手,一个个都提前收拾行李回家了。
中国军团的处境简直就像坐过山车。 17名中国选手晋级正赛,11人打入32强,但最终只有丁俊晖、吴宜泽和周跃龙三人挺进16强。 赵心童作为新科世锦赛冠军,世界排名第11,竟然以1-4败给了排名第28位的利索夫斯基。
他开局连输三局,三局总得分才41分,尽管第四局扳回一城,但利索夫斯基凭借单杆92分、84分和86分的稳定表现,直接锁定胜局。
周跃龙的表现堪称惊艳。 他对阵世界排名第5的三届世锦赛冠军马克·威廉姆斯,在首局失利后竟然连扳四局。 从第二局到第五局,他连续打出单杆89分、67分、90分和136分,尤其是决胜局的破百清台,简直就像教科书一样完美。
丁俊晖的失利最让人扼腕叹息。 他对阵马克·艾伦的比赛是双方第24次交手,丁俊晖原本以14胜1平8负占优。 比赛开局也很顺利,丁俊晖打出一波三连鞭直接拿到赛点,次局还轰出全场单杆最高分91分的一杆零封。 但从第四局开始,场上风云突变,艾伦竟然在大比分0-3落后之下打出一波四连鞭实现大逆转。 决胜局中,艾伦多次上手打出单杆52分零封致胜。
特鲁姆普作为世界第一,他对阵排名赛四强选手斯莱塞时,在0-2落后之下打出一波三连鞭获得赛点,但赛点之下被连扳两局,最终大比分3-4落败。 这是特鲁姆普继武汉公开赛后再次止步16强。
短局制赛制显然是这次冷门频发的重要原因。 7局4胜的赛制大大增加了比赛的不确定性,对选手的抗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 数据显示,TOP16选手在本轮的胜率仅为37.5%,创下近五年新低。 相比之下,年轻选手如佩奇、斯莱塞等更擅长在短时间内爆发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冷门如此集中。
这场赛事的奖金设置也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。 冠军奖金高达10万英镑,亚军也能获得4.5万英镑。 赛事还设置了15万英镑的额外奖励,用于奖励本土系列赛积分最高的选手。 对于职业斯诺克选手而言,排名赛成绩直接影响他们的世界排名和后续赛事参赛资格。 大量高排名选手提前出局,意味着排名积分将重新分配,这为他们保持世界排名带来了不小压力。
阿里·卡特在3-1领先、甚至轰出斯诺克最高荣誉单杆147分的情况下,竟然连丢三局,最终3-4被00后小将阿伦·希尔逆转。 打出147满分杆却仍然出局,这种遭遇在斯诺克历史上都极为罕见。
杰克逊·佩奇
先是在首轮比赛4-1战胜中国选手赵翰洋,接着在32进16轮次以4-1淘汰了世界第三尼尔·罗伯逊。 尽管罗伯逊在比赛中轰出单杆102分,但仍无力回天。
斯诺克英格兰公开赛作为本土系列赛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苏格兰、威尔士、北爱尔兰公开赛以及德国大师赛采用相同赛制。 赛事前32位种子选手直接进入64强席位,排名65至128位的选手需要通过资格赛争夺晋级名额。 这种赛制设计本身就给了低排名选手更多爆冷的机会。
中国斯诺克正面临“丁俊晖时代”后的断层危机。 除丁俊晖外,其他TOP16选手均未能突破瓶颈。 本赛季中国军团在排名赛中仅斩获1冠(肖国栋武汉公开赛),与上赛季的4冠4亚形成鲜明对比。
新生代选手普遍采用更激进的进攻策略,例如佩奇在对阵罗伯逊时多次尝试远台进攻,这种打法虽增加了失误风险,但也极大压缩了对手的防守空间。 相比之下,威廉姆斯、罗伯逊等老将仍依赖传统的安全球战术,在快节奏对抗中显得力不从心。